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昨日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未容言语还分散,少得团圆足怨嗟。
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弦柱雁行斜。
平明钟后更何事,笑倚墙边梅树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幽期密约,紫府女神悄然回去。今晨她又派去青鸟信使,告诉我下次幽会的日期。
当时匆匆相会,还没有畅叙就分开了。难得团圆相欢,见面太少,自然令人怨恨叹气。
十六日晚上的月亮,已经不那么圆了。筝上十三根弦柱,就像排成列斜斜飞去的大雁。
平明的钟声已经敲响,姑娘啊,你在哪里?你定然倚着墙边梅花树,微笑着将我等待。

注释
昨日:指正月十五日。这是取首二字为题,并非专咏昨日情事,实为无题诗。
紫姑:相传为厕神,亦称子姑、坑三姑。此处当是由“紫府仙人”变化而来,借指所爱的女子。
青鸟:亦称青雀,道教传说为西王母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缘由,历来有不同看法。清代朱鹤龄等人认为此诗是感慨人心分合无常而作;清代屈复等人认为此诗怨离合,是惜别之词;清代徐德泓认为这是一首去职之诗;清代冯浩等人则提出此诗为有求于令狐绹而作,并将作年定在唐宣宗大中四年或三年(850或849)。据今人黄世中考证,诗中以紫姑神喻女子,当亦女冠之流。紫姑神,亦“紫府仙人”,借“紫姑”为喻,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的一次小会。正月十五相会之事,不应发生在李商隐初到玉阳山学道之时,故酌定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正月十六。

参考资料:完善

1、 黄世中注疏. 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1册[M]. 合肥:黄山书社, 2009:139-145.
2、 钟来茵著. 李商隐爱情诗解[M].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7:35-41.

简析

  《昨日》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所恋女子昨日离去,今朝又派人来传信;颔联追叙两人稍得相会就立刻别离,令人惆怅叹息;颈联以月轮已缺,弦不成双,暗示重会难期;尾联遥想对方笑倚梅花的情景,悠然神往,更见相思的深切。这首诗使用流水对,意义连贯而下,增强了诗歌的摇曳之美;诗中比喻通俗平畅,接近民间诗谣,促成全诗清新明快的风格。

赏析

  这是一首清新流丽的爱情诗。诗中写相思而悲剧气氛不过于浓重,表达方式不过于婉曲,语言风格不过于精丽,纯用白描手法,清淡自然,艺术感染力很强。

  首联是说昨天紫姑神才离去,今朝她又派青鸟来传信。“紫姑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厕神,诗中以昨夜所迎的紫姑神代指自己所爱的女子。“青鸟”相传是西王母的使者,又借喻女子派来送情书的人。这两句对得非常工整,“昨日”对“今朝”,“紫姑神”对“青鸟使”,“去”对“来”,“也”对“赊”,结尾都是语气助词。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的节奏为二、三、二,与通常的二、二、三节奏相比,似有点拗口,然而从艺术处理上看,不刻意求工,改变节奏常式,反而显得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 ∨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603篇诗文  85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太原早秋

李白 李白〔唐代〕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不见

杜甫 杜甫〔唐代〕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诗

佚名 佚名〔唐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一销魂。
虽然舞袖何曾舞,常对春风裛泪痕。

不洗残妆凭绣床,也同女伴绣鸳鸯。
回针刺到双飞处,忆著征夫泪数行。

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一去辽阳系梦魂,忽传征骑到中门。
纱窗不肯施红粉,徒遣萧郎问泪痕。

莺啼露冷酒初醒,罨画楼西晓角鸣。
翠羽帐中人梦觉,宝钗斜坠枕函声。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偏倚绣床愁不起,双垂玉箸翠鬟低。
卷帘相待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悔将泪眼向东开,特地愁从望里来。
三十六峰犹不见,况伊如燕这身材。

满目笙歌一段空,万般离恨总随风。
多情为谢残阳意,与展晴霞片片红。

两心不语暗知情,灯下裁缝月下行。
行到阶前知未睡,夜深闻放剪刀声。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数日相随两不忘,郎心如妾妾如郎。
出门便是东西路,把取红笺各断肠。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馀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花落长川草色青,暮山重叠两冥冥。
逢春便觉飘蓬苦,今日分飞一涕零。

洛阳才子邻箫恨,湘水佳人锦瑟愁。
今昔两成惆怅事,临邛春尽暮江流。

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
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